第三十四章 舒国公府(下)-《大宋第一奸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世采忙回答道:“今年新授官的几名进士倒什么特别出彩的......不过父亲所料极准,李梦周被遣往蜀中任一小县知县。”

    赵从式呵呵一笑:“果然不出我所料!”

    “父亲,不就是李隽当年科举时与王安石生了龃龉么?官家真就如此维护他?有道是祸不及家人,这未免也太过明显了。”

    官家既然已看中了王安石,便绝不会放弃让他入相,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只不过是对朝臣暂时的妥协罢了。区区一个房州知州李隽又算得了什么?

    如果我没有猜错,官家会一点一点扶持王安石,让王安石慢慢坐大,最迟明年便能看出端倪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舒国公府该怎么做?”

    “你平日里素不关心朝政之事,怎地今日转了性了?”

    赵从式皱了皱眉,又淡淡道:“如今的朝局非同寻常,王安石可是崇尚变法的代表,然而庆历新政的教训历历在目,纵使官家再想用他,也未必有个好结果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涉及变法之争最是敏感,最忌讳站队过早,我们冷眼旁观就是了,等到形势明朗后我们再站队也不迟。所以你也不必因此便疏远李梦周,老夫也不会与李隽保持界限,只是减少些往来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孩儿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这时,赵世采又想起一事,连忙对赵从式道:“父亲,还有一事,我得到消息,此次吏部授官来文中,有一人是由吏转官,而且转的还是文官,被遣往陕西宣抚使郭逵麾下任职。

    据说是个名叫张辰的十八岁的少年,并无功名在身,只因近日在竹山县那起女娲庙命案破案有功,得了现任知县王禄的举荐,听闻还是韩琦亲自批的条子。”

    赵从式暗暗吃了一惊,他想了想道:“王禄这个人,老夫倒是听说过,近日这起案子都传到东京城里去了,此人能火速破获大案想来也有些本事,似乎还因此得了前往吏部参加铨试的机会,有望成为京朝官!依你说来,背后既然是韩琦,也难怪他不惧勋贵执意捉拿真凶......

    那个少年又是怎么一回事?王禄好歹是堂堂正正的进士出身,韩琦帮他说句话,无论如何倒也说得过去,可提携一个没有功名的少年,还是个卑微的小吏,实在有些出乎意料。何况这种小事也不必他亲自过问罢?未免有失身份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